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印发广州市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州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印发广州市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的通知
(穗节约领〔2008〕3号)


市直属各有关单位,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广州市循环经济实施方案(2007-2010年)》已经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并经省经贸委批准实施。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与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经贸委)联系。

广州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代章)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附件:
广州市循环经济实施方案(2007-2010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广东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特编制《广州市循环经济实施方案》(2007-2010年)。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及条件分析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进入“十五”以来,广州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050.78亿元,在国内大城市中居第三位;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9302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2000年的0.91吨标准煤下降为2006年的0.75吨标准煤。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9870.57亿元,比上年增长20.0%,轻重工业比例为39.3:60.7,开始呈现出重型化趋势。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产品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带动作用突出,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长24.1%,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37.4%;物流、会展、金融、旅游、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963.09亿元,同比增长28.7%,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2%;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都市型农业发展取得可喜进展。
  经济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广州地区进出口总值为734.94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出口总值37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8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外商投资重点逐步转向基础设施、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60家进驻我市。
  区域增长极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30%,引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南沙、花都等区域正成为全市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2.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和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全市年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取得新进展。社会医疗保险体制、药品流通体制和医疗卫生体制三项改革不断推进,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进展迅速。
  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和人口工作有效推进。基本构建起具有广州特色的“五道防线”保障体系,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救灾应急机制日益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4%以内。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7‰以内,老龄事业不断发展,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2007年,我市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469元和8613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19.9平方米和38.14平方米,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住房、汽车、旅游、教育、文化娱乐、康体等新兴消费持续升温。
  3.城市发展和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随着“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战略的稳步实施,全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中心镇建设迅速推进。事关广州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信息基础设施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广州陆海空交通枢纽齐备,已完成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空间结构支撑体系的战略布局,现代化大都市形象进一步凸显。
  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撤并村镇和“城中村”改制改造全面推进,“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资源消耗和环境承载力基本情况
  1.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现状。根据广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2005年土地总面积7286.55平方公里(未含海域面积)。其中,全市农用地面积5330.75平方公里(799.6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16%,全市建设用地面积1494.53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0.51%。2005年广州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34平方米/人,全市未利用地总面积为461.27平方公里(69.1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33%;全市平均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为345万元/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57.6万元/公顷)的6倍;广州人均建设用地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2005年全市人均建设用地134平方米/人,低于全国平均244平方米/人和全省204平方米/人的水平。
  2.能源消费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市能源消费总量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2006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比2005年增长9.5%。这期间,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降耗的政策措施,去引导、调动和激励节能降耗,使节能降耗逐步成为全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生活的内在需要,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2006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746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4.62%;2006年工业增加值能耗1.2001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8.6%(详见表1、表2)。

  表1:     
  广州市能源消费总量     
  单位:万吨标准煤

项目

数量

2005年

2006年

合计

4029.29

4412.79

生产消费

3637.98

3958.38

 第一产业

48.07

50.42

 第二产业

2462.22

2644.45

  #工业

2421.75

2600.82

 第三产业

1127.69

1263.51

生活消费

391.31

454.41



  表2:    
  广州市能源消耗基本情况

指标

数量

2005年

2006年

能源消耗(万吨标准煤)

4029.29

4412.79

# 工 业

2421.75

2600.82

电力消耗(亿千瓦·时)

425.67

469.42

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0.7817

0.7456

地区生产总值电耗(万千瓦·时/万元)

0.0826

0.0793

 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1.3133

1.2001

工业增加值电耗(万千瓦·时/万元)

0.1373

0.1264

工业总产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0.3578

0.3245

工业总产值电耗(万千瓦·时/万元)

0.0374

0.0342



  3.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情况
  土地资源承载力。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广州市域人口容量计算公式为P = S/L,其中P:承载人口(万人),S:适宜建设用地面积,L:能保持良好环境质量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得出,2006年广州市土地承载人口为1750 万人。
  水资源承载力。2006年广州市人均综合用水量696 升/天?人,参照人均综合用水量达到国内较先进水平500 升/天?人的标准,以现在的供水能力测算,到2020年广州可满足1413 万人的用水需求。若要容纳更多人口,则需引入更多水源。
  综合以上分析,到2020 年,广州市人口规模为1500 万人为适度人口规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基本能够满足需求,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和支撑广州较快的经济增长。
  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目前,广州市十区两市范围内已建成大坦沙、猎德、沥滘、西朗、开发区(东区、西区、永和)、番禺区前锋、南沙区黄阁和小虎岛、花都区新华、从化市水质净化厂、增城市荔城污水处理厂等13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195万吨/日。目前正在推进大沙地、九佛、竹料、龙归、石井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预计大沙地、九佛、竹料、龙归2008 投入试运行,石井2009年年底完工。2007年广州市十区生活污水排放量70175万吨,生活污水处理量为52029.87万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74.14%。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
  1.经济基础雄厚
  近年来,广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三甲,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增长速度也居于全国前列。在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空间布局日趋合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重大项目建设,财政支持和鼓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关键技术的研发及推广,环保产业及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逐步树立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比较注重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经济与环境综合协调发展的理念逐步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目前,无论是在政府层面,还是在企业及社会层面,以及重大项目的建设方面,环境保护的意识已逐渐渗透到政府决策、企业运作及居民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和环节。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体现了较强的环境意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所缓解,其相互融合发展的态势逐渐显现出来。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