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成都市委农工办、成都市农业委员会、成都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印发二○○八年工作总结和二○○九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感到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挑战来讲,主要面对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重建工作任重道远。“5.12”特大地震对我市灾区农业基础设施、生产设施造成了较大的破坏,恢复重建这些损毁设施,有较大的资金缺口。二是农业生产方式需要加快转变。农民集中居住以后,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农业生产方式还很不适应生活方式变化的需求。农民集中居住了,产业发展怎么办?生产方式怎么变?劳动工具怎么存放?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经济来源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总结和提炼,加快形成有效的模式、途径和办法,以点带面,加以推广。三是农民增收形势更加严峻。受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难呈上升趋势,农业的比较效益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下降逐步走低,加之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投资的意愿和信心不足,农民就业和增收局面将趋于严峻。从机遇来讲,主要有三个有利条件:一是国家对农业农村扶持力度加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近期中央和省又相继出台了若干扶农惠农政策,这对我市现代农业建设而言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二是灾后重建、拉动内需和对口援建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机遇。随着灾后重建、拉动内需和对口援建项目的实施,将给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三是城乡一体化和试验区建设为我市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我市五年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先行先试创造了最为有利的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知难而上,不断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上新台阶。

  二○○九年工作要点

  2009年,市农委工作总体要求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试验区建设的“三个机遇”,围绕“两个加快”,坚持城乡统筹方略和市场化的取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着力提高新农村建设实效,为应对危机,止滑提速,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主要奋斗目标: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0%。为此,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抓好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试验区建设的有利条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优质粮油、畜禽、蔬菜、食用菌、水果、花卉苗木、茶叶、水产、林竹及中药材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400万亩粮食丰产示范基地、100万头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10万亩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万亩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基地、5万亩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核心基地,会同有关部门和区(市)县积极推进郫县“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邛崃“绿色食品加工园区”、蒲江“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等农产品加工园区快速发展,全市农产品综合加工率提高2个百分点。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完善现代农业物流体系,按照“一网、两平台、三专业、七综合、若干配送站”农业物流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和区(市)县重点推进彭州濛阳、双流白家、龙泉聚和、郫县安德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强对市上确定的11家农业大企业大集团指导和服务;继续培育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其中30亿元以上的2家。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