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力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自主创新的部署要求,自觉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全部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大科技意识,紧紧围绕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团队、建设创新平台、实施创新活动、加快成果转化这一创新链条,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济南市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进一步强化各级政策措施的引导激励效应。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督导协调,完善联动机制,整合创新资源,增强推进合力。全面推动创新型县(市)区、高新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政策、创新规划,实现整体推进。
(二)变挑战为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不断加深对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2009年经济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认识,努力增强应对金融危机、抢抓发展机遇的本领。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做好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重大专项、重点项目的争取工作,着力提高济南自主创新的层次水平。借助国家扩大内需保增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与市有关部门一起,积极筛选、推荐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研发机构建设项目,争取国家、省新增预算资金支持,为济南争取更多创新资源。
(三)以重大专项、科技成果转化、制造业信息化为抓手,加快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深入实施济南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集中3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围绕集成电路、高性能服务器、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发电设备等产业,提炼重大课题,在去年基础上,再启动实施10个重大专项,开展关键共性技术集成攻关,从根本上提高我市产业、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抗冲击能力。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按照中央“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强化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推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四)积极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大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载体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真正使企业成为创新投入、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的创新主体。充分把握国家(部)、省属科研机构转制机遇,吸引大院大所迁入我市或在济设立分支科研机构。重点在中科院济南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中科院兰化所济南研发转化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继续推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技术研发支撑平台等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型人才的政策环境,大力实施“泉城学者建设工程”、“青年科技明星计划”、“留学人员创业计划”等,加快济南市创新团队建设,积极探索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创新型企业家的新方法、新路子。三是深入实施专利、品牌、商标、标准带动战略。把推动企业创新和实施专利、品牌、商标、标准战略结合起来,以四大战略的实施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贯彻执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出台《济南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强化知识产权实施与保护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与水平,鼓励企业争创更多知名品牌、驰名商标和国家标准。
(五)做好“新特优”文章,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是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做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交通装备等重点产业,做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对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重点建设项目和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打开“绿色通道”,提供优质服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约化、集群化、集聚化发展。二是做好“新特优”文章,培育优势产业链条。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新特优”和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优先支持电子信息、软件产业,着力培育壮大半导体照明、太阳能产业,继续推进交通装备、电力设备产业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培育“新特优”产业联盟和产业集群。三是大力推进科技园区二次创业。充分发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ⅢC)、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重要载体的品牌优势,推动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类特色园区和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快速发展。
|